1977年冬季的一天,四川省一个名叫双石铺的小镇,几乎已经静默许久的公社大喇叭,突然间再度响起了高亢的声音:
“地主分子卢定义,速速到公社来报到!”
这一突如其来的消息让村里的乡亲们纷纷窃窃私语,而正在屋里安静吃饭的卢定义,也被吓得险些将手中的碗摔落。他的心情瞬间陷入一片混乱,不知道会发生什么。带着忐忑不安的心情,他踏上了前往公社的路途,心里过了一遍又一遍各种可能的情景。然而,他怎么也没有想到,十几年前便离开家乡的幺叔,居然是一位令人震惊的大人物,连毛主席也记挂着他——他的叔叔究竟是谁呢?
展开剩余84%回顾1965年初,毛主席踏上了全国各地的调研之行,直到5月时,他回到了那片魂牵梦萦的土地——井冈山。这个曾经战斗过的地方,再次吸引了他的足迹。某一天,在黄洋界那片崇山峻岭之中,毛主席一边思索着往昔的峥嵘岁月,一边神情凝重地向随行的工作人员问道:“还能找到卢德铭吗?”
此时,正在中南局任职的张平化恰好与毛主席同行,亲耳听到了这句话。毛主席念念不忘卢德铭,而“找到卢德铭”也便成了张平化心头的一块烙印。然而,由于卢德铭牺牲得较早,且没有留下照片、详细的家乡地址,只有一个名字,这使得几年来的寻找工作并没有太大进展。
一直到1977年,这一年标志着井冈山根据地创建50周年的纪念,自然要举办盛大的纪念活动。在此时,已经任职中宣部部长的张平化再次向江西省发出了“卢德铭,必须展出”的指示。此举让省宣部陷入了难题,因为他们对卢德铭的了解极为有限,甚至连一张照片都没有,怎么才能展示他的英雄事迹呢?为了填补这份空白,江西方面特地组建了一个调查小组,专门深入探究卢德铭的事迹,并为他还原历史真相。
看似简单的任务,实则像大海捞针。调查组首先走访了卢德铭曾经战斗过的芦溪镇等地,还与曾和卢德铭一起共事过的韩浚、何长工、赖毅等人接触,最终得知,卢德铭曾是黄埔军校二期的学员,毕业后还在黄埔军校的政治部工作了一段时间。于是,调查组决定追踪黄埔军校的档案,希望从中找到卢德铭的相关资料和照片。
他们马不停蹄地赶往北京,却被告知要前往南京的第二历史档案馆去查看黄埔军校的档案。经过一番查找,确实在南京找到了黄埔军校的档案。这些档案覆盖了从1924年建校至今的23期学员,培养了32万学员,数量庞大,档案浩如烟海。调查员们毫不犹豫地沉浸其中,逐个翻阅,一连数日,终于在一份同学录里发现了惊人的线索。
这份同学录的背后,赫然写着一行字:“组织科员卢德铭,继雄、二十、四川直宾双市铺邮局转。”短短的一行字却透露出了大量的信息:照片中的一位就是卢德铭,他曾是组织科员,继雄是他的别名,四川直宾双市铺,很可能是他的家乡!
调查组成员激动不已,立刻拿着这张珍贵的照片四处走访,希望能找到更多线索。在一番辗转联系后,他们终于找到了几位曾与卢德铭共事过的老同志,开始询问是否能辨认照片中的人。当他们看着这张泛黄的照片时,许多人都表示难以确认,甚至连老将军们也有些模糊。最终,调查组决定寻求更权威的答案,他们前往了当年在黄埔军校政治部工作的聂荣臻,聂帅在看到照片后,毫不犹豫地指出:“前排右起第一个,便是卢德铭。”
这已然是权威的认证,照片中的年轻人,虽然已经被历史掩埋了多年,但通过这一张泛黄的照片,他的名字再次鲜活了起来。经过确认,这张照片上的人,的确就是卢德铭,而这一切,都得以通过卢德铭的副手韩浚的进一步确认。
接着,调查组决定根据照片上提到的地址——“四川直宾双市铺”,展开更进一步的调查。然而,奇怪的是,这个地名在中国的地名数据库中并未找到。无奈之下,调查组决定前往四川寻找线索。经过一番翻阅旧县志、查阅行政图册、拜访当地老人等,最终确认卢德铭的家乡是四川省宜宾市的双石铺镇。
得知消息后,调查组立即找到了当地的公社干部,干部告诉他们,卢德铭的后代中有一位叫做卢定义。调查组急忙前往寻找卢定义,公社干部便用大喇叭高声叫道。
那时,卢定义正在院子里,捧着一碗米粥,悠闲地享受着冬日的暖阳。突然,原本沉寂的喇叭响起,命令他前去公社报到。卢定义心中一紧,暗自焦虑,因为他的身份成分不太好,曾受过不少苦难,虽然有些担心,但他并未找到任何合适的理由拒绝,只能步履沉重地朝公社走去。
到达公社后,村干部一脸和善地迎接他,并请他坐下,称军区的首长找他有事。卢定义有些困惑,却不敢问更多,只好按着指示坐下。接着,调查组的工作人员拿出了那张照片,请他辨认。尽管他们从未见过面,但卢定义立即认出了照片中的人,指着照片的右下角坚定地说:“这就是我幺叔,卢德铭。”
为了进一步确认,调查组找来了村里几位年长的老人,他们也一致认为照片中的人确实是卢德铭。就这样,卢德铭的革命事迹开始逐渐清晰。卢德铭,1905年出生,他的父亲卢安炳曾在自贡盐号工作,后来经商致富,家庭条件优越。卢德铭从小便接受良好的教育,后来为了追求理想,独自一人前往广州报考黄埔军校。
在黄埔军校,他凭借过人的才华与气节,获得了孙中山的青睐,最终破格入学。此后,他跟随部队征战沙场,展现了过人的军事才能。在南昌起义爆发后,他带领警卫团英勇作战,最终因掩护部队撤退而壮烈牺牲。毛主席听闻消息后,深感痛惜,仰天长叹:“还我卢德铭!”
卢德铭的革命事迹和他与颜瑞琴的爱情故事,也都随着他的牺牲成了传奇。卢德铭虽早逝,但他无悔的青春和壮烈的牺牲,成了那个时代无数英雄的缩影。这一切,直到1977年,才因一张照片、一行字,得以重新被铭记在历史长河之中。
发布于:天津市嘉汇优配-配资公司电话-靠谱的实盘配资平台-在线配资门户投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